青海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该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依托青海省区域产业特色和清华大学的学科支援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作为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交叉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软件开发、系统运维、网络安全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学科渊源可追溯至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院,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下积累了深厚的学术资源。
学科建设与专业定位
该专业立足西部发展战略,聚焦高原生态环境与清洁能源开发等区域特色领域,强调“生态+”和“人工智能+”的跨学科融合。通过构建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核心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与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建立“组团式”对口支援机制,为学生提供跨校交流培养机会,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师资团队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43%,拥有博士学位教师达32%,并包含5名省部级高层次人才。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工智能实验室,学生可参与超算竞赛、网络安全攻防等实践项目。此外,学校联合共建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在智慧能源、生态监测等领域的转化。近五年,教师团队获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28项,展现出强劲的教研实力。
培养模式与就业前景
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新工科”导向,设置4年弹性学制,要求学生修满161学分,涵盖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技术等主干课程。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和学科竞赛(如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提升工程能力,毕业生可胜任IT企业研发、政府信息系统管理、科研机构技术攻关等岗位。数据显示,该专业在青海省内录取分数线连续三年位居前列,2024年河北物理组录取最低分达500分,超本科线52分,反映出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