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山东管理学院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立足管理学科优势,构建了“管理+技术”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管理学、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掌握从数据采集到商业决策的全流程能力。其课程设置既包含Python编程基础、Spark编程等技术类课程,又涵盖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等管理应用模块,体现了跨学科交叉特色。
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
该专业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重点塑造学生的数据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三大核心能力:
- 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导论等课程,掌握数据建模与预测技术
- 系统开发与运维能力:依托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Hadoop开发等课程,培养大数据平台搭建能力
- 商业决策支持能力:借助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提升将数据洞察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架构分为三大层次:
- 基础理论层:包括管理学原理、统计学等管理学科基础,以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理课程
- 技术支撑层:涵盖Python编程、大数据可视化、Spark编程基础等技术模块
- 应用实践层:设置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行业案例等实战课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创新性地将数据治理与业务流程优化结合,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开展真实场景的数据质量治理实训,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根据培养方案,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三大岗位群:
- 数据分析师:承担商业决策支持、用户行为分析等工作
- 大数据系统工程师:负责数据平台开发与运维
- 信息管理专员:从事数据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近三年该领域就业率稳定在85%-90%,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金融、电商等领域担任数据产品经理,也有选择继续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方向研究生。
对于2025级考生,建议重点关注该校在数据可视化、Spark编程等特色课程的师资配置,同时注意其管理学学士学位与同类院校工学学位的差异。报考时需结合自身数学基础与职业规划,若倾向于技术研发可辅修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而偏好商业分析则应强化统计学与经济学知识储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