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商学院作为吉林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工智能专业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工学院创新实验班平台,结合知识图谱和AI助教等智慧教学手段,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到行业实践的完整教学体系。在2024年招生计划中,吉林本科二批理科生学费为5400元/学年,学制四年,凸显出高性价比的教育投入。
一、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聚焦于算法开发与工程应用两大方向,课程设置形成"基础+核心+拓展"的三级架构:
- 基础模块:包含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程序设计等编程基础课程,构建学生的计算思维
- 核心模块:重点开设信号处理技术、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专业课程,其中计算机视觉课程引入工业级图像识别项目
- 实践拓展: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智能应用程序,将机器人软件开发等技能融入真实场景训练
课程体系特别强调学科交叉,在机器学习课程中融入经济数据分析案例,体现学校财经类学科优势。教学团队自主研发的知识图谱系统,将302个教学视频、24个建模案例与18张思维导图进行智能关联,实现知识点可视化学习。
二、智慧教学模式创新
该专业采用"AI+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方案,形成三大创新特色:
- 智能教学助手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的答疑机器人,可实时解析学生提出的技术问题,并推荐关联的微课视频和习题解析
- 虚拟仿真实验室:构建三维数字建模环境,支持图像识别算法的在线调试与效果验证
- 动态能力评估模型:通过采集学习轨迹数据,生成包含代码规范度、算法优化度等维度的能力雷达图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视觉》累计开发48个典型工业案例,涵盖人脸识别、医学影像分析等前沿领域。特别引入的沃利斯公式等数学工具教学,强化学生在算法优化方面的理论基础。
三、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实施"3+1"培养模式,前三年完成理论课程与校内实训,第四年进入企业实战。毕业生主要面向三大就业领域:
- 智能系统开发: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引擎、专家系统等产品研发
- 工业视觉检测:在制造业领域实施图像识别技术应用
- AI技术咨询:为金融、医疗等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2024年就业数据显示,超过60%的毕业生进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平均起薪达到8500元。专业设置的创新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培养,学生可参与省级科研项目,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2项。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