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年首次招生的新工科专业,沈阳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而设立的创新性学科。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底蕴,融合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四大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这一专业的设立体现了高校对产业变革的前瞻性布局。
从学科架构来看,该专业以"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能力"为培养导向,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强调数字孪生、智能装备设计、工业互联网等核心技术的实践应用,并通过产教融合机制连接企业需求。例如,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智能产线仿真与工业机器人编程等实训模块,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的局限,形成以机械工程为基底、智能技术为驱动的跨学科特色。
专业建设还受益于沈阳工业大学雄厚的科研资源。学校拥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在特种电机、智能检测系统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成果。例如,其研制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和管道智能检测系统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这些科研优势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提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学生可通过参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项目,掌握前沿技术研发能力。
在职业发展方面,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向智能工厂运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软件开发等新兴岗位。随着工业4.0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普及,毕业生既能在装备制造企业从事智能产线设计,也可在互联网公司承担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作。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已与多家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建立合作,为实习就业搭建了优质通道。
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强调人文素质与工程伦理的平衡发展。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PBL)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学生在掌握智能传感器技术、MES系统集成等硬技能的同时,还需完成包含团队协作、成本控制、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综合性课题。这种培养理念契合了现代制造业对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