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自2021年设立以来,已成为安徽省示范微电子学院的核心依托专业,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布局。该专业以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模式,构建了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测试验证的全链条课程体系,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产教融合。作为安徽省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其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的集成电路产业中具有显著就业优势,同时学院在2024年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科研实力。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聚焦集成电路系统设计的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包含半导体物理、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模块。以《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子技术与硬件描述语言》为代表的专业课程,通过引入FPGA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对芯片设计全流程的掌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处理器体系结构和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等前沿内容,使学生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技术需求。
就业方向与产业对接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电子通信、人工智能、计算机等行业,具体岗位涵盖:
- 芯片研发与设计:在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从事电路设计、版图绘制、验证测试;
- 制造与封装:进入晶圆厂或封装测试企业参与工艺优化与生产管理;
- 技术应用与推广:在智能网联汽车、显示器件等企业承担系统集成与开发工作。学院与长信科技、宏景电子等企业共建“产业班”,通过定向培养模式输送人才,同时依托芜湖市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节点的区位优势,与区域内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深度协同。
学科建设与资源优势
该专业依托电气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的科研平台,拥有:
- 高端装备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 车载显示集成系统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
- 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室配备Cadence、Synopsys等国际主流设计工具。师资队伍中包括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青年皖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35名专任教师中86%拥有博士学位,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2025年硕士招生计划中,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计划招收7人,标志着本-硕贯通培养体系的完善。
培养特色与发展前景
专业强调“设计-制造-应用”三位一体的能力塑造,通过三类实践载体提升工程素养:
- 课程实验:基于硬件描述语言和EDA工具的芯片设计仿真;
- 学科竞赛: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 企业项目实训:在AI人工智能班等平台完成真实项目开发。随着《中国制造2025》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扶持,以及安徽省将集成电路列为战新产业,该专业毕业生在5G通信、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近三年就业数据显示,超过70%的毕业生进入长电科技、韦尔半导体等上市公司,平均起薪高于省内工科专业平均水平15%。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