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自2012年招生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制造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作为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试点专业,该专业依托江西省材料表面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紧密结合江西省中部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布局,围绕“中国制造2025”目标,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其专业定位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核心,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考研录取率达30%以上。
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培养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前沿,形成“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的课程结构。主干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Ⅱ、焊接冶金学、焊接结构等,覆盖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及生产管理等领域。同时,专业设立计算机辅助焊接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等四大优势方向,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掌握先进连接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胜任传统焊接工艺设计,又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技术革新。
二、以实践竞赛为抓手的创新能力提升
专业构建了“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团队曾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通过连续多日技术攻坚,成功解决复杂结构设计与仿真难题,最终斩获一等奖。此外,专业还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真实工程项目,将理论应用于解决企业技术痛点,形成“课堂—实验室—企业”的闭环培养路径。
三、以优质师资为支撑的教学资源保障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69%,并拥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高校骨干教师等高水平师资。教师团队通过“百博挂百企”等计划深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反哺教学内容更新。例如,在弧焊电源自动化控制等课程中,教师结合企业案例解析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工程思维。这种“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动态衔接。
四、以多元发展为核心的就业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就业区域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一线城市,从事焊接工艺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专业通过“考研导师制”助力学生升学,近年多名学生进入985、211高校深造。例如,学生苏绮雯通过系统规划学业目标,在专业竞赛中斩获8项国家级奖项,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并成功升学。这种“就业+升学”双通道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发展选择。
九江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通过产业导向的课程设计、实践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师资支撑以及多元发展路径,构建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全面培养体系。其成果不仅体现在高就业率和升学率上,更通过学生在行业中的卓越表现,持续为区域制造业升级注入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