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的舞蹈表演(民族民间舞)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融合。该专业依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深厚文化底蕴,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以“表演、教学、编创”为支柱的复合型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名师资源引入以及丰富的实践平台,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艺术表达力。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围绕民族民间舞的核心能力展开。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古典舞身韵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三门主干课程构成基础框架,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肢体控制与风格表现力。例如,基本功训练涵盖软开度、旋转、跳跃等技巧,而民族民间舞课程则细分至藏族、傣族等不同民族舞蹈的动律与体态分析。此外,舞蹈排练与编创课程通过原创作品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傣族舞为例,教学中不仅涉及基础动律训练,还延伸至“嘎伦(大鹏鸟)”和“孔雀舞”等风格性组合,强调动作与民族文化的关联性。
教学特色体现在名师引领与行业对接的双重优势。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舞蹈名家开展大师课,如曾获桃李杯金奖的赵松老师亲授傣族舞课程,从历史文化溯源到动作细节打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专业与中国舞蹈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建立合作,搭建“教、赛、学”一体化平台,组织学生参与黑池国际舞蹈节、四川省体育舞蹈锦标赛等赛事,近年在国际级比赛中斩获团体冠军等佳绩。这种“以赛促教”的模式不仅检验教学成果,也为学生积累了舞台经验。
实践平台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校内建有民族民间舞实训室、舞蹈编创实训室等专业场地,配备民族服饰道具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真实表演场景。校外实践则通过篝火晚会、民族风情主题舞会等活动展开,例如2025年的篝火晚会上,学生以藏族舞蹈点燃全场,带动师生共舞,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感染力极强的舞台呈现。此外,学院与地方政府、文艺院团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大型实景演出、文化节开幕式等项目,提前适应行业需求。
培养成果方面,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上展现潜力。优秀毕业生既有进入专业院团担任演员,也有投身中小学美育教育或自主创业成立舞蹈工作室。例如,原创作品《热巴情》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成果展中获一等奖,体现了将传统热巴鼓舞与现代编创手法结合的能力。学院还通过考研指导与国际交流拓宽发展路径,部分学生考入广州体育学院等高校深造,或登上悉尼歌剧院等国际舞台演出。这种“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培养理念,使专业成为西南地区民族舞蹈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