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重点高职院校,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育人导向,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与操作、自动化设备运维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紧密对接行业前沿,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夯实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聚焦实践应用,包括数控加工编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等模块,强化数控机床操作、智能产线调试等核心技能。此外,数字孪生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等拓展课程被纳入教学体系,推动学生适应工业4.0时代的技术变革。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重要特色。学院建有数控车实训室、多轴加工中心实训室等20余个实训场所,并引入1+X书证融通试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例如,学生需完成以下典型实训项目:
- 数控加工编程与仿真训练
- 智能制造单元集成应用操作
- 三坐标智能检测技术实践
-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调试这些实训环节通过“单项技能→综合能力→生产性实训”的进阶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专业与浙江吉利汽车、乐山启航精密模具等企业共建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实施“双导师制”培养。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智能制造产线调试、设备维护等真实岗位实习机会。近五年数据显示,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超50项,印证了产教融合的育人成效。
就业前景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岗位覆盖广,毕业生可从事数控设备操作(31%)、工艺设计(23%)、质量管理(18%)等岗位;二是行业分布多元,主要进入汽车制造、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三是薪资水平稳步提升,应届生平均月薪达4500元,五年后涨幅超60%。随着甘肃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建成,专业将进一步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