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大数据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展开布局。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核心专业,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与职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构建了涵盖数据采集、分析、建模到系统运维的全链条课程体系。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对数字经济产业的持续赋能,这一专业正成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
在培养定位上,该专业以“1+2证书”政策为特色,即学生需在三年全日制学习中完成学历证书与两项技能证书的获取。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核心课程包括Java编程、Python开发、Hadoop平台构建、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同时引入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模块。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既掌握分布式系统架构等基础能力,又能适应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的技术迭代。
师资力量方面,信息工程学院拥有114名专职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1%,包括海南省南海新星人才和高层次拔尖人才。学院与华为鸿蒙生态、中兴通信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通过3D点云数据标注等真实项目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近三年,师生团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89项,凸显了教学成果的转化能力。
从就业方向看,毕业生可从事数据挖掘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覆盖政府、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专业特别强调海南本地产业适配性,例如课程中嵌入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开发案例,直接服务于自贸港的数字政务和智慧旅游建设需求。校企合作单位如中国电子和麒麟工坊,则为学生提供分布式流处理技术等实战机会,缩短从学习到就业的过渡期。
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通过科研反哺教学的策略,近三年承担了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90项课题,发表SCI/EI论文72篇,形成“教学-科研-产业”闭环。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教师的行业洞察力,更让学生参与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开发等实际课题,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