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自2023年获批以来,已成为该校重点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之一。该专业以培养“德行好、学力强、理论通、实战勤、国际化”的恒星五优人才为目标,通过工学学位授予和四年学制设计,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随着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进一步强化了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前沿领域的课程布局,凸显出适应行业变革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注重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塑造。学生需掌握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安全技术、造价控制等核心知识体系,同时具备现场施工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与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等企业合作,专业特别强调工程现场管理协调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积累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这种培养模式既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又响应了行业对“工程背景+管理知识”复合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导向:
- 核心课程包含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应用等传统与新兴学科;
- 新增课程如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紧跟建筑行业数字化升级趋势;
- 实践环节设置校企合作项目和行业工程实习,确保学生每年参与不少于3个月的现场实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信息建模(BIM)作为贯穿课程体系的技术工具,被纳入招投标管理、造价计算等多个教学模块,强化了学生技术转化能力。
就业前景方面,毕业生可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咨询机构、房地产开发公司等领域,从事项目管理、造价咨询、监理服务等工作。数据显示,该专业在天津、青海等地的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475分和325分,反映出区域招生的差异化策略。职业发展路径涵盖造价工程师、二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方向,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房地产大赛等赛事,已获得行业认可。
从专业建设动态看,学院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的修订论证会邀请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和行业专家,提出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全过程的建议。目前,专业已建成BIM软件实训室、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室等11个实验平台,并与康太源建设集团共建实习基地,实现理论教学—模拟实训—真实项目的三级能力培养链条。这种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始终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