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该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龙岩师专数学科。该专业于2003年正式设立本科,2018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现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大数据方向)两个培养方向。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教学团队及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该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超过2300人,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
师范类专业:以教育需求为导向的师资培养体系
师范方向聚焦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数学学科+教育实践”双轨并行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以及教育学原理、数学教学论等教育类课程,并设置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其特色体现在:
-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与10余所中小学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师范技能全程化训练”,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95%以上;
- 科研反哺教学:依托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和省级教改项目,将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实验等成果融入课堂教学;
- 学科交叉融合:开设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等信息技术课程,培养适应数字化教育的复合型教师。
非师范类专业:面向产业需求的大数据技术能力塑造
非师范方向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为核心,构建“数学理论+数据科学+工程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涵盖Python编程、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强化数学建模与算法设计能力。其培养路径包括:
- 校企协同育人:依托龙岩大数据应用中心,学生直接参与省市级大数据项目研发;
- 学科竞赛驱动:通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提升实战能力,近年累计获国际级奖项10余项;
- 职业资格认证:推行“学历+技能证书”制度,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等工作。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的差异化配置
两类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形成鲜明对比:
- 师范类突出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设置中学数学教材分析、板书设计等特色课程;
- 非师范类侧重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开设机器学习、云计算开发等前沿课程。
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省级实验平台,配备数学建模实验室、大数据开发室等设施,为两类方向分别提供教育技术实训和数据分析实战支持。
就业路径与社会反馈的双向验证
师范类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小学担任数学教师,部分进入教育管理机构。例如,1980届校友任勇曾任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等荣誉。非师范类毕业生则分布在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如2022届学生入职淘宝、百度等企业。两类方向的就业竞争力源于:
- 行业对接精准性:师范类与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同步,非师范类对接龙岩市大数据产业布局;
- 终身发展支撑力:设置数学学科方法论、创新实践课程,为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职业转型奠定基础。
持续优化的专业生态与未来展望
学院通过IEET工程认证、师范专业认证等机制持续改进培养方案。未来计划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教育模块,深化与慧科教育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强化两类方向在教育智能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的交叉融合,为区域发展输送更多“数学+教育”和“数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