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介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颇具特色,且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该专业旨在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使其能在多类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让他们拥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接受科学的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毕业生能够立足地球表层相关领域,在多类单位发挥所长。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核心内容。全面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他们的必修课,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 知识储备方面:要掌握专业基本原理等知识,了解前沿等状况,知晓相关政策法规,还得有多学科知识。
  • 技能掌握方面:包括观测等应用技术,熟练运用多种技术,掌握资料查询等方法,具备实验等相关能力与学术交流能力。
  • 思维与素质方面:接受科学训练,有创新等意识与能力,掌握外语和计算机技能,拥有健全人格与多项身心能力 ,如调查研究、组织管理等能力。

主干学科与核心知识领域

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学。核心知识领域涵盖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等多个类别,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提供框架。

核心课程示例

不同课程设置各有侧重。示例一课程丰富多样,包含地质学基础、现代地貌学等众多课程 。示例二、示例三也分别列出了各有特色的课程安排,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实践与实验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含地质学基础实习等多项内容 。主要专业实验则有自然地理观测与实验等,通过实践与实验,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该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将被授予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介绍
下一篇:成人大专真的“坑爹”吗?

热门推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怎么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联合培养)专业深度解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地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平台,形成了“学科交叉+工程实践+科研贯通”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本-硕-博一体化联合培养,2024年数据显示升学深造率超50%,其中30%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科研机构,高质量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7%以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评论  4周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怎么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地理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精英班"培养模式。该专业聚焦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战略需求,形成"地理基础+规划技术+行业应用"的复合型培养架构。2024年数据显示,联合培养方向毕业生深造率达62%,其中38%进入中国科学院系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在自然资源部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评论  4周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怎么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培养)专业解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自2017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该专业以“气象特色+空间信息交叉”为培养核心,202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深造率超40%,其中26%进入中科院、武汉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遥感气象应用,配备国家级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评论  4周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怎么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江苏省特色专业的深度融合项目。该专业依托南信大全球ESI前0.25%的学科优势,以及中科院大学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了"本-硕-博贯通培养+双导师制+科研反哺教学"的创新体系。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该合作项目位列全国前10%,近三年毕业生100%高质量就业,为航天科技集团、自然资源部等输送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评论  4周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环境工程(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怎么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专业是该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双一流高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顶尖科研资源,构建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体系。该专业2018年启动联合培养计划,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全球第61位,全国第21位。专业课程设置突出环境科学与气象学交叉特色,2024年物理类录取最低分594分,较普通批仅降2分,显示出强劲的学科竞争力。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评论  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