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新工科”背景,依托机电工程学院的创新平台,形成了以机械设计制造为核心、自动化技术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许继集团、森源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目前专业拥有900余名在校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是区域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人才输出基地。
一、专业定位与学科优势
该专业以服务地方装备制造业为目标,聚焦电力装备与制造等重点产业群,形成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三大特色方向。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电力装备与制造产教融合专业群组成部分,其机械工程系入选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依托河南省新型电机拓扑及驱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专业在3D打印制造、特种加工技术等领域形成科研优势,近三年师生团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5项,省级以上专利授权60余项。
二、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
课程设置强调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重培养,构建了“基础理论+核心技术+行业前沿”的三层架构:
- 基础理论模块:包含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核心课程,夯实机械设计基础能力;
- 技术应用模块:通过数控编程加工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课程强化现代制造技术应用;
- 创新拓展模块:开设机电创新设计实践、运动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等特色课程,结合工程训练中心的“122+X”实训体系,年均完成8000人次的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采用“四阶递进”模式: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如机械制图专项训练)→企业生产实习(在许昌烟机等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的校企联合课题),确保学生掌握从图纸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能力。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拥有13名博士领衔的教学团队,其中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人。教师团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4项,在机器人关节驱动技术、新型电机设计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依托价值3500万元的先进实验设备,建成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实验室,支持学生开展智能装备开发、自动化生产线优化等前沿课题研究。
四、校企协同与就业前景
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机制,专业与解放军第五七一五工厂、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45%):从事机械系统设计、数控工艺开发等工作;
- 自动化技术企业(占30%):聚焦工业机器人集成、智能控制系统调试;
- 科研与技术服务(占15%):参与新型电机拓扑结构研究等省级重点攻关项目。
近三年毕业生在中国一拖集团、河南黄河旋风等上市公司担任技术骨干的比例超20%,部分学生进入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形成多元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