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行业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工程教育模式。该专业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核心,通过"3+1"培养模式和分层递进式实践体系,培养具备工程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近五年央企就业率超60%,升研率达30%以上,成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立足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面向智能建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需求,培养掌握机械设计理论、智能制造技术和机电系统集成能力的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等,其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占比达40%。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工程伦理教育,通过茅以升班等特色班级建设,将铁道兵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
创新性培养模式
- "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企业全程参与培养环节,包括:- 培养方案制定(中铁装备等12家单位参与)
- 实践课程开发(企业案例占比≥30%)
- 毕业设计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占比100%)
- 三阶段实践体系
- 基础层:工程训练中心完成车铣复合加工等基础实训
- 提升层:大二暑期进入中国中车等企业认知实习
- 综合层:大四全年在铁建重工等企业完成顶岗实践
- 项目驱动式教学
设置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至少1项国家级学科竞赛或企业横向课题。典型项目如轨道除沙车研发,学生团队从概念设计到样机制作全程自主完成,项目成果已在中兰高铁风沙区段试用。
质量保障与成效
专业构建了OBE(成果导向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毕业生能力达成度评价显示,学生在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两项指标达成度超过90%。近三年数据显示:
- 就业质量:65%毕业生进入国铁集团、中国中铁等央企,首年年薪普遍达8-12万元
- 升学优势:超过30%学生保送或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 国际认证:专业课程体系已通过《华盛顿协议》实质等效评估,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这种产教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A档,成为华北地区机械类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