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狮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10年获批招生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物联网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应用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三维育人模式,注重校企合作与学科竞赛双轮驱动,累计培养近千名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作为校级一流建设专业,其师资团队获评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并在华为ICT大赛、大唐杯等赛事中指导学生斩获60余项省部级奖项。
师资力量呈现三大亮点:一是职称结构合理,9名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22%,中级职称占比44%;二是科研创新能力突出,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SCI/EI论文9篇;三是"双师型"教师占比显著,通过华为鲲鹏开发者认证、5G通信物联网高级工程师等12项职业资格认证,实现教学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特别在华为ICT学院合作框架下,教师团队开发的《数据通信网络》课程模块,直接对接企业真实项目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三平台+两方向+一拓展"架构:
- 学科基础平台:涵盖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等理论课程
- 专业方向模块:
- 多媒体通信方向:开设光纤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 物联网通信方向:强化物联网通信技术、华为HCIA认证实训
- 实践创新拓展:包含电子工艺实习、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等7类实践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华为认证综合训练课程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可自主完成5G基站参数配置、网络切片管理等实操项目。
培养模式凸显四大特色:
- 校企双元育人:与润建股份、讯方技术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专业教学-实习-就业"直通车
- 证书驱动发展:推行"1+X"证书制度,覆盖电子CAD高级工程师、华为HCIP认证等职业资质
- 竞赛反哺教学:将大唐杯移动通信技术大赛试题融入《移动通信》课程考核
- 个性化发展路径:设立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支持学生开发智能燃气表控制系统等创新作品。2023届毕业生中,有团队开发的"智能外卖楼层分拣系统"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就业升学呈现多元化趋势:
- 行业分布:
- 通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技术岗占比35%
- 设备制造商研发岗占28%,如华为合作企业PCB设计工程师
- 政府事业单位通过率12%,涵盖边境检查站技术岗等
- 考研方向:主要聚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处理等领域,2024年考研率达20%,录取院校包括中国民航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毕业生孙彦现已成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教师,印证了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