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的新媒体技术专业作为2024年新增的国家战略新兴专业,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以培养适应智能化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轻工学科优势,将传统媒体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媒体内容创作”“新媒体交互设计”“智能物理媒介开发”三大培养方向。通过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构建了覆盖数字媒体、柔性显示、智能传感等领域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成长路径。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围绕“信息化、功能化、融合化”的行业需求,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智能媒体技术、数据可视化、数字图像处理、人机交互设计等理论课程,同时融入虚拟现实开发、融媒体内容生产、智能传感系统设计等实践环节。例如,在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西安广播电视台共建的实训基地中,学生可参与4K高清演播制作、融媒体智慧平台运维等真实项目,直接接触行业前沿技术。这种“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全媒体传播规律的同时,具备技术开发与方案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建设特别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色。学院与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融媒体中心建立长期合作,通过参观交流、课题共研、实习就业等方式,将行业经验引入教学。例如在2025年的合作座谈会上,企业专家提出学生需具备“跨媒介叙事能力”“数据分析思维”“智能工具应用能力”三大核心素养,这些要求被直接反馈至培养方案修订中。同时,学校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计划为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如“益影传声”工作室开展的公益广告创作,要求团队综合运用短视频制作、动态海报设计、社交媒体运营等技能,完成从策划到传播的全流程训练。
在硬件资源配置方面,学校为专业配备无人机、4K摄影系统、虚拟演播室等先进设备,并设立智能物理媒介实验室。学生可参与柔性电子学院主导的智能传感与识别技术研发项目,例如开发基于纸基材料的交互式媒体装置,这类实践既呼应轻工学科特色,又契合新媒体技术“智能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此外,专业教师团队由计算机科学、传播学、设计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教授组成,其中包含参与制定国家新媒体技术标准的行业专家,确保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需求同步。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在数字出版、智能硬件开发、媒体运营等领域发展。根据2025年招生信息,该专业已与多家媒体集团、科技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重点培养能从事媒体技术开发、智能设备设计、跨平台内容生产的复合型人才。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特别强调“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理念,例如在课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要求学生运用三维建模、增强现实等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表达,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硬核技术的同时,兼具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