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的智慧机场运行与管理专业,作为全国技能型本科教育的标杆,构建了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机场运行场景融入教学全流程,形成了覆盖资源调度、安全管理、旅客服务的立体化课程结构。2025年校友会技能型专业排名显示,该校在该领域位列全国第一,其课程设置与行业技术变革深度耦合,例如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云网融合技术,培养适应智慧机场全域协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从课程体系看,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民航概论、航空气象服务、飞行计划与载重平衡等模块,重点夯实学生对机场运行物理环境和法规标准的认知。专业核心课程则聚焦实战能力培养,例如智慧机场航班运行管理课程通过模拟航班动态调整场景,训练学生使用智能决策系统优化跑道资源分配;机场安全管理课程结合真实事故案例,教授风险预警模型与应急处置流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引入机场苍穹OS概念,通过构建数据中台实现航班流、旅客流、行李流的可视化管控能力训练。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双场景贯通"模式,校内实训中心配备机坪智慧化管制指挥模拟系统,可还原机场运行指挥中心的动态数据看板与调度指令生成流程。校外实习基地覆盖公共运输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塔台管制室等核心岗位,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参与航空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掌握从信息采集、预案启动到多部门联动的完整作业链。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学校将机场运行指挥员认证标准融入课程考核,确保毕业生具备直接上岗能力。
该专业与智慧机场行业技术发展保持同步迭代。课程设计中吸收新华三智慧运行解决方案的技术逻辑,例如在智慧机场机坪管制指挥课程中,模拟应用物联网设备实现航空器定位精度小于0.5米;在航班信息处置实训中,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机场镜像平台。这些技术要素与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采用的BIM模型验收体系、兰州中川机场的分钟级响应智慧网络等行业实践形成教学映射,确保学生掌握TAM(全机场管理)系统的运行逻辑。
行业发展数据显示,智慧机场建设已进入全域感知和决策自动化阶段,这要求从业人员既懂传统运行规程,又能操作智能管控平台。该专业毕业生可胜任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调度、机坪资源分配、航务保障等岗位,职业发展通道衔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方向。随着民航四型机场建设加速,掌握数据驱动型运行决策能力的技术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正在为行业输送能适应数字孪生机场运维的新型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