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南省高校中较早开设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许昌学院通过十余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文史与传媒学院的学科优势,以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基础,构建了覆盖影视创作全链条的课程群,并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近年原创作品屡获国家级奖项,成为中原地区影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上,该专业聚焦剧本创作与影视制作两大核心能力。课程设置贯穿影视创作全流程,以电影概论与戏剧概论构建理论基础,通过视听语言、摄影摄像基础等课程培养技术素养,更在戏剧剧本创作与影视剧作课程中强化实战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其课程体系特别强调跨学科融合,例如世界电影史与中国话剧史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全球化视野下的创作思维。
实践教学模式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学生从大二开始进入分方向培养阶段,可选择编剧表演实验班或摄影摄像实验班进行专项突破。实验室配备的索尼4K电影机、无人机航拍设备及非线编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从剧本构思到成片输出的全流程硬件支持。典型案例如原创话剧《当归》斩获“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其创作过程涉及剧本写作、表演调度、舞美设计等全环节实践,印证了“以作品驱动学习”的教学成效。
师资与平台资源方面,学院拥有包含双师型教师与行业导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教师团队主持过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魏晋文化专题》等特色课程。校企合作方面,与河南影视集团共建实习基地,与喜马拉雅有声平台联合打造“喜马有声学院”,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制作。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中获奖超30项,印证了产教融合的深度。
在就业竞争力维度,该专业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约25%进入电视台、影视公司从事编导工作,15%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文化事业单位,另有部分选择攻读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研究生。值得关注的是,其“实践性毕业作品替代论文”的考核改革,使学生在求职时能直接展示影视作品集,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