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三重认证。该专业依托学校"211工程"优势平台,构建"教育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应用"跨学科培养体系,2024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超50%,其中80%进入985高校,就业方向涵盖中小学教学、在线教育开发、企业培训等领域。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和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等平台,形成"理论筑基-技术赋能-实践创新"的全链条育人模式。
学科定位与培养特色
专业建设聚焦三大核心优势:
- 跨学科融合:整合教育学、计算机科学、设计学学科资源,开发《STEM课程设计》《教育游戏开发》等特色课程,形成"信息化教学+数字化资源开发"双轨培养体系
- 实践体系创新:建设17个专业实验室,实践学分占比30%,年均开展200+小时教学实训,配备杜比全景声系统等高端设备
- 国际认证标准: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毕业生可自主组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与哥伦比亚大学等建立双学位项目
培养流程分三阶段深化:
- 基础融合(1-2年级):完成《教学系统设计》《多媒体技术》等48门核心课程,掌握Python编程与微课制作基础技能
- 方向分流(3年级):开展在线课程开发与智能教育产品设计专项训练,学习虚拟现实教学技术与教育大数据分析
- 产业实践(4年级):在阿里巴巴等企业完成毕业设计,需提交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通过企业专家评审
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构建"三维一体"课程架构:
- 理论模块:包含《教育心理学》《学习科学与技术》两门国家精品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解析长三角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
- 技术集群:
- 建设教育大数据分析中心,开发长三角教育信息化数据库
- 开设《数字教材开发》《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等前沿课程,年均更新50+个元宇宙教学案例
- 双创培育:实施"挑战杯+大创项目"双驱机制,近三年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0+项,孵化智能教学专利5项
教学创新突出三大亮点:
- 双导师制:聘请中小学名师与互联网企业总监共同指导实践课程
- 虚拟仿真实验:运用元宇宙技术构建智能教室三维实训场景
- 课程思政融合:将教育扶贫案例融入《教育公平与数字鸿沟》专题教学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建设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 专家阵容:专任教师21人,博士比例66.7%,81%具有高级职称,76%具有海外研修背景
- 科研突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研发的教育机器人教学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 社会服务:编制《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年完成200+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重点科研方向包括:
- 智能教育技术:开发课堂行为AI分析系统
- 教育大数据:构建学习者画像模型覆盖10万+样本数据
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形成多元就业格局:
- 教育领域:40%任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起薪10-15万元/年)
- 互联网行业:25%进入字节跳动等企业负责教育产品开发
- 深造通道: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比例达20%,15%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职业发展优势显著:
- 区域集聚:在长三角教育信息化岗位中占比40%
- 资格认证:85%毕业生持有教师资格证及全媒体运营师资质
- 创业支持:学校设立200万元教育科技孵化基金,资助开发VR汉语教学系统
专业挑战与成长建议
需注意《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挂科率达12%,建议学习者:
- 每周进行Python项目开发训练,掌握Django框架搭建教育平台
- 考取Adobe认证专家及教育机器人应用工程师资格
- 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产品设计大赛提升实战能力
选择智能教育方向需精通《机器学习基础》,侧重课程开发者应掌握《SCORM标准体系》。需注意毕业论文涉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议提前研读《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这种"教育筑基-技术赋能-产业协同"培养模式,持续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