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于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通过融合管理学、社会学与医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了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致力于培养能在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政策制定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其特色化发展路径与创新实践模式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与核心能力塑造
该专业课程设置强调管理学、社会学与老年医学的交叉融合,构建了涵盖基础理论与实务技能的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括社会保障概论、老年心理学、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同时引入中医基础、综合护理实训等特色课程,强化学生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照护能力。通过生命伦理学、公共政策等课程,学生还能深入理解养老服务的社会责任与政策导向,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实践模式:校企协同与场景化教学
专业建设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校内实验+校外实训”的双轨机制。在校内,依托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养老服务管理护理实验室,学生可模拟养老机构管理、护理操作等场景;校外则通过实践周组织学生深入养老机构参观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快速转化。此外,学院与四川省养老服务中心、泰康之家等机构建立合作,搭建政校社协同平台,推动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产学研协同:行业标准引领与学术创新
为提升专业竞争力,学院积极参与全国性行业联盟与学术活动。例如,在全国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高质量建设联盟大会上,学院提出“三化五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化、职业化到校政行企融合,系统阐释了办学定位与实施路径。同时,通过承办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论坛,联合政府、企业与高校共同探讨课程优化、实践基地建设等议题,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学生发展:美育浸润与职业认同深化
学院通过多元化活动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社工情景剧大赛中,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学生以养老爱老为主题创作剧目,将“助人自助”理念融入艺术表达,既提升沟通能力,又深化对行业价值的理解。此类活动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在技能提升的同时,形成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怀。
未来展望:应对挑战与行业赋能
乐山师范学院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通过标准化建设、校企合作深化与学术交流拓展,持续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随着“南京宣言”等行业标准的落地,以及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兴领域的探索,该专业有望成为区域性养老人才培养的高地,为缓解老龄化压力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