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专业,依托学院与华为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大数据分析与智慧决策为核心,通过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协议强化产教融合,2024届毕业生中多人提前获得知名企业录用资格,展现了该培养模式的市场竞争力。以下将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校企协同三个维度展开具体解析。
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围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学科构建知识框架。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机器学习等理论课程,同时嵌入Web程序设计、数据可视化等实践型课程。特别设置华为ICT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相关模块,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形成“基础理论→技术工具→行业应用”的递进式教学链条。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学原理和数据库原理的同时,能熟练运用Python、Hadoop等工具链。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大特色:
- “一基地三中心”实验室集群:包含华为ICT实训基地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物理三大实验中心,配备35个专业实验室与16个公共实验室
- 企业项目驱动机制:通过4家合作企业的嵌入式培养协议,将智能终端开发、工业物联网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
- 多层级竞赛平台:依托“蓝桥杯”“大唐杯”等赛事,形成“院级选拔→省级竞赛→国家级竞技”的能力进阶通道,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超20项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体现为双导师制与就业直通车。华为等战略合作企业不仅参与课程开发,更派遣工程师担任实践导师,共同指导数据采集、算法优化等环节。实习基地覆盖26家签约企业,其中12家为世界500强关联单位,学生在第五学期即可进入企业完成顶岗实习。这种深度绑定使毕业生在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岗位具有明显优势,2024届毕业生中38%进入华为生态链企业就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专业师资结构具有“三元融合”特征:自有教师侧重基础理论教学,母体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团队负责学科前沿引导,企业工程师承担实践指导。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5%,青年教师100%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形成学术型与工程型并重的教学梯队。这种配置有效支撑了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