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较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其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依托学校办学积淀与区域产业需求,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前身为财务管理专业,2021年更名后融入大数据技术应用,旨在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财务人才。下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解析其专业建设的核心亮点。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导向,强调职业道德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学生需掌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预算管理等核心技能,同时具备大数据工具应用能力,如Excel数据处理、ERP管理系统操作及财务机器人应用。培养方案突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将职业技能竞赛(如“全国高职会计技能赛项”)与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及实践课三类,形成“理论+技术+应用”的递进结构:
- 专业基础课:涵盖会计基础、经济法、统计学等,夯实财务管理的理论根基;
- 核心课程: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智能化成本核算、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强化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
- 特色实训: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实训、ERP沙盘模拟、财务共享服务等实践环节,提升岗位适应力。
此外,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如初级会计职称、财务机器人应用证书)衔接,支持学生“多证融通”发展。
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专业构建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双轨实践体系:
- 校内实训基地:配备财务共享实训室、VBSE仿真综合实训室等,模拟企业真实财务环境,开展纳税申报、财务机器人操作等技能训练;
- 校外合作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瑞华财税等1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强化行业对接。
学校还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新道科技等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就业前景与发展通道
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从事财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岗位。随着企业对财务智能化需求的增长,该专业在财务机器人应用、风险管理等新兴领域就业优势显著。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可向财务主管、财务分析师等管理岗位晋升,或通过专接本衔接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提升学历层次。
办学资源与师资力量
专业依托学校数字商贸专业群建设,拥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0%,双师型教师达100%。教学团队曾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教研成果丰硕。学校图书馆藏书525万册,实训设备总值2.5亿元,为教学提供充足资源保障。区域位置上,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为财经服务业创造了丰富的实习与就业机会,进一步强化专业的地域适配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