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支撑,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作为学校重点专业,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自2001年招生以来,以扎实的学术基础和鲜明的实践导向,培养了大批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质资源,该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长期位居全校前列,成为区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建设与教学资源
黑龙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硕士授权点和4个二级硕士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构建了覆盖理论教学与前沿研究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结合,核心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政治学、伦理学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学院设有8个教学科研单位,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室,确保教学内容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同频共振。近年来,教师团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深厚的学术积淀。
教学方法与实践创新
该专业以“思政金课行动计划”为引领,探索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 全景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与历史脉络梳理,增强理论教学的立体感,该模式曾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问题链教学法:以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辨能力,相关成果获评全省思政课“精彩教法”奖。
- “走、宣、带”实践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基层宣讲、红色基地调研,疫情期间创新“云参观”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此外,学院通过布置马克思主义生平图片展、党史专题展览等文化空间,强化隐性育人功能。
师资力量与培养保障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人,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近30%。教师团队中涌现出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刘艳君等标杆人物。学校实施“三单”职称评审机制(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破除“五唯”评价桎梏,激励教师专注教学创新。此外,学校优先保障思政教育资源配置,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心和专属图书资料室,为师生提供高标准的教研平台。
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以“政治强、基础实、上手快”的特点广受社会认可。近三年,考研率稳定在28%左右,30余名学生进入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深造;毕业生年就业率超90%,主要流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宣传、管理岗位。典型案例如2009届毕业生吴世飞,凭借突出的写作与组织能力,成为国有企业青年骨干。专业还注重公文写作、调查研究等实务能力训练,使学生胜任文秘、人力资源等多领域工作。
社会服务与品牌影响
作为黑龙江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学院持续深化“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使命,通过学术研究、政策咨询、理论宣讲等途径服务地方发展。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校构建“主流漫灌+支流渗灌+细流滴灌”的立体化育人模式,相关经验被《奋斗》杂志专题报道。这种将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实践,使黑龙江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区域高等教育领域的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