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工科方向之一,自2019年新增以来快速发展,已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学校的应用型办学定位,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致力于为电力行业、制造业等领域输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从课程体系到实践平台,从师资力量到就业前景,这一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电能生产、传输与利用的工程技术需求,强调电气装备设计与系统控制能力的双重提升。课程设置覆盖电路理论、电磁场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领域,同时引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跨学科内容。例如,主干课程如《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电子基础》等模块化设计,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电气工程知识,又能适应智能电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这种“宽基础+精方向”的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储备。
实践教学环节是这一专业的突出亮点。通过金工实习、电气工程课程设计、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等环节,学生可参与真实场景的工程项目训练。专业实验室配备价值31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此外,学院与江西华健电力工业公司共建电气工程博士工作站,并推动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如电力设备声纹监测系统已在多地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机会。
就业升学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常年超90%,其中约30%进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另有部分学生考取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名校研究生。这一成绩得益于专业与电力行业的深度合作,例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站,学生可提前接触电网智能化、特高压技术等实际项目,积累行业经验。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0余项,进一步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从学科建设来看,该专业于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审核,标志着其教学质量达到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科研方面,教师团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等项目,近五年授权国家专利120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显著。这些成果为学生参与前沿课题研究、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