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庆市“双高”建设院校,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展现出鲜明的特色。该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军转师资优势,构建了覆盖网络攻防、数据加密、系统运维等核心领域的课程体系,2025年专业代码为e66,在计算机类招生中计划招收18人。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与安徽智时代科技等企业深度合作,引入量子加密、零信任架构等前沿技术,着力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网络安全人才。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技术复合性与实践导向性,核心课程包含:
-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掌握恶意代码检测与清除技术
- 防火墙与VPN实现:学习网络安全设备配置管理
- 数据备份与恢复:强化灾备系统建设能力
- 网络攻防技术:通过CTF竞赛提升攻防对抗技能
- 密码技术应用:对接国家商用密码体系标准实践环节占比达60%,配备的网络安全实训室搭载行业级安全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真实项目演练,近两年获巴渝工匠杯等赛事奖项十余项。
培养模式实施三阶能力进阶:
- 基础阶段:夯实Linux系统管理和Windows系统安全配置
- 提升阶段:开展渗透测试与安全运维专项训练
- 实战阶段:参与企业安全审计与风险评估项目通过1+X证书制度,学生可获取工信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认证,部分优秀学员还能获得华为、奇安信等行业龙头企业颁发的专项技术认证。
就业渠道呈现多元覆盖特征:
- 政府部门:从事等保测评与安全监管
- 金融机构:负责支付系统加密与风险防控
- 科技企业:参与AI防御系统开发与区块链安全研究
- 医疗单位:维护健康数据隐私与信息系统防护学院建立的就业服务矩阵包含职业规划工作坊、名企直通车、军工企业专场招聘等模块,2024届毕业生在网络安全管理员岗位就业率达93%,平均起薪突破6000元。
随着学校获批重庆市首批密码技术应用专业建设资格,信息安全专业群正加速构建“攻防一体”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生可深度参与重庆网信办、360安全集团等单位的联合培养计划,在工业互联网安全、车联网防护等新兴领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这种将军事化管理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使该专业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