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装备制造大类的重点方向,始终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求,构建了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的阶梯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为珠三角地区输送了大量掌握PLC应用技术和供配电系统运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业4.0背景下,其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前瞻性。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核心能力
该专业以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基础理论,还需具备工业网络组态和高级PLC编程等智能化设备操控能力。通过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等职业技能认证,实现"毕业即上岗"的零过渡培养。专业特别强化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与变频伺服驱动技术的实战训练,使学生能胜任智能制造产线的调试与维护工作。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创新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递进结构:
- 基础能力层:涵盖电路分析、电子CAD制图、单片机应用等基础课程
- 核心技能层:重点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实训、MES系统应用等六门核心课程
- 拓展提升层:开设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选修课其中工业控制网络与组态技术课程引入虚拟仿真系统,通过数字孪生工厂模拟真实生产场景,使学生在调试供配电系统时能同步掌握能耗优化策略。专业还依托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与鸿利智汇集团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
三、实践平台与就业对接
专业构建了"三级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训练:在电工电子实训室完成元器件认知与电路调试
- 专项能力提升: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掌握工业机器人联调技术
- 综合创新实践:参与企业智能改造项目,如为合作企业设计能源管理系统校内的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支持人机协作编程与视觉识别系统开发。近三年毕业生在广汽集团、顺达电脑等企业的对口就业率达93%,岗位涵盖电控系统设计工程师和智能装备运维技术员,平均起薪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15%。
四、专业特色与区域贡献
该专业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形成了三大特色优势:
- "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团队包含省级技术能手和企业高级工程师,近三年主持智能仓储AGV调度系统等横向课题12项
- 课赛融通机制:将省级技能竞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学生团队曾获从化区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 终身学习支持:为毕业生提供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正着力开发车规级控制器开发等新课程模块,持续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