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立足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构建起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人工智能数据服务、算法模型训练、智能系统开发为核心方向,紧密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培养兼具技术应用能力与跨学科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依托华为ICT学院、浪潮卓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接触真实项目场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提升。专业课程涵盖深度学习框架、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领域,并通过甲骨文人工智能教学实训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
1.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方向,培养掌握机器学习基础、数据标注技术及智能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具备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基础能力,同时通过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智能语音处理等核心课程掌握行业关键技术。培养目标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在数据清洗、模型测试、系统运维等环节形成实操能力。职业面向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毕业生可从事AI产品运营、算法开发等多元化岗位。
2.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两大模块:
- 基础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数学基础、Python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夯实编程与算法思维;
- 核心课程围绕实际应用展开,例如:
- 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数据采集与标注)
- 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开发(文本分析与语义理解)
- 深度学习应用开发(TensorFlow/PyTorch框架实践)。
学生需完成九大专业能力训练,例如利用BOPPPS模型优化课堂设计,通过AI学情分析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最终形成智能系统集成与跨场景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3. 产教融合与实训资源
学院与华为、浪潮等头部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打造“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 浪潮卓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提供2000平米的实训空间,配备智能标注平台与深度学习服务器集群;
- 华为ICT学院推行“课证融通”,学生可考取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
- 校外实习基地覆盖大汉集团、传智播客等企业,支持参与无人机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真实项目开发。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支持学生进行智能语音合成、图像识别算法优化等云端训练。
4. 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
专业积极响应“双高计划”建设要求,以金课程、金教材为抓手推进教学变革:
- AI赋能教学全流程:课前通过智能系统定位知识难点,课中生成实时测试题目评估学习效果,课后利用自动化作业批改优化反馈机制;
- 标准化考核体系:区分试卷类与非试卷类评估,强化过程性评价与成绩追溯,确保教学成果可量化。教研团队还引入职教出海理念,探索与国际企业的技术标准对接,例如参与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等国家级项目研发。
5. 就业前景与区域贡献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就业岗位包括:
- 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工程师(月薪范围8000-15000元)
- AI系统运维专员(侧重云计算与边缘设备部署)
- 算法优化工程师(聚焦金融、医疗等行业模型调优)。专业深度融入湖南省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无人机巡检、智慧物流等领域输送技术骨干。近三年,学生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三等奖、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印证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