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立足长三角地区产业需求,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工科优势,聚焦轨道车辆、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构建了覆盖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和性能评价的课程体系,并通过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学科建设方面持续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近四成学生选择升学深造。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培养职业型工程师为核心,强调材料复合原理与工程应用的结合。主干课程包括复合材料有机基础、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理论课程,以及复合材料工艺学、材料现代检测技术等实践性课程。课程设计注重学科交叉,例如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为材料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材料表面与界面则直接服务于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开发。此外,通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课程和配方设计实验周,学生能系统掌握从材料选型到产品成型的全流程技术。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
专业构建了“本科导师制”培养模式,从大一开始为学生配备导师,通过复合材料综合实验周、生产实习和创新实验周强化实践能力。实践环节占比高达30%,包括:
- 复合材料加工厂设计: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完成工艺路线规划
- 材料现代检测技术实验: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进行材料表征
- 校企联合项目:与中车集团、航天科技等企业合作开发轻量化复合材料部件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47项,发表学术论文95篇,体现了较强的创新转化能力。
就业前景与行业适配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材料、汽车制造三大领域,典型岗位包括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师、工艺设计师、质量检测专员等。就业单位涵盖中航工业、中国中车等央企,以及科思创、巴斯夫等外企。值得注意的是,38%的毕业生选择在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方向集中于树脂基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开发。专业与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升学通道,学生可衔接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硕士方向。
专业优势与挑战
依托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专业在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师资队伍中75%具有博士学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0余项,研发成果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但需注意的是,专业综合满意度评分为1.2分(满分5分),主要体现在实验设备更新速度、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仍需提升。未来专业将重点建设数字化材料设计平台,推动复合材料在氢能源储罐、航空航天构件等新兴领域的应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