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首批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之一,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产教融合模式与职业素养培育,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医护康养智”专业群为依托,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行业输送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从业者。
专业课程体系呈现模块化特征,涵盖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两大维度。基础课程包括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康养政策法规与标准等政策认知类内容,以及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等医学知识。核心课程聚焦实操能力培养,例如老年人能力评估实务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提升风险预判能力,老年健康照护课程结合智能设备操作与中医康复技术,而养老机构智慧运营与管理则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优化资源配置。这种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护理技能的同时,具备智慧养老系统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三阶递进”培养路径:第一阶段通过校内实训室完成基础技能训练,第二阶段进入合作企业参与智慧养老社区管理或老年健康数据监测等项目,第三阶段通过6个月顶岗实习实现职业角色转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与泰康健康产业、国投健康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可接触行业前沿的物联网照护系统和智能风险评估平台,这种校企协同机制有效缩短了从课堂到岗位的适应周期。
在职业能力认证方面,该校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将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资格认证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2%,其中健康管理师(高级)持证人数年均增长15%。这种认证体系不仅提升就业竞争力,更推动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需求深度对接。
专业特色体现在人文素养与技术创新双重赋能。该校独创的“三老五心”职业素养体系,将尊老唯德、助老为乐、护老唯责理念贯穿培养全过程,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累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开发了《老年人居家安全风险防范》虚拟仿真课程,运用VR技术模拟跌倒预防、吞咽障碍处理等场景,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使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操作体验。杨志萍教师团队更将孝文化融入课程思政,通过真实照护案例培养学生共情能力,形成技术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育人特色。
就业市场反馈验证了该专业建设成效。毕业生在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社区智慧康养服务等岗位就业率达87%,平均起薪较湖北省高职平均水平高18%。部分优秀毕业生三年内晋升为养老院院长助理或健康管理项目主管,职业发展通道的多样性得益于专业培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随着国家《“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实施,该专业人才在医养结合机构、智慧养老产品研发等新兴领域的岗位需求预计将保持年均25%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