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山西省重要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其戏曲表演专业自1951年建校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该专业不仅是山西省首批开设的表演艺术类专业,更在2025年掌上高考发布的专科排名中位列全省第二,彰显其在中西部地区戏曲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学院通过整合原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资源,形成以晋剧为核心、兼顾地方稀有剧种传承的办学体系,构建了"舞台即讲台、景区即课堂、项目即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为戏曲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戏曲表演专业以《古筝》《二胡》《唱腔》《戏曲音乐编配》等传统技艺课程为根基,同时融入现代戏剧理论教学。专业主干课程包含表演基础理论、角色塑造、剧目排练等模块,通过"经典折子戏传承+新创小戏排演"的双轨制教学路径,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表演美学的有机融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将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剧目创作实践、地方文化调研等课程,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与艺术责任感。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
- "戏曲现代师徒制"打破传统单一师承,建立多导师协同指导机制,由王爱爱(晋剧皇后)、苗洁(梅花奖得主)等名家领衔教学团队;
-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基础差异,设置基础班、提高班与尖子班,配套差异化的训练方案;
- 项目化教学依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中西部地区戏曲稀有剧种青年表演人才培养》等实践,近三年累计排演《看秧歌》《小二姐梦梦》等传统剧目30余部。
师资力量构成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专任教师中: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占比15%
- 省级戏曲名家占比40%
- 具有双师型资质教师达90%教学团队成功探索出"剧目驱动、赛演结合"的培养模式,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斩获金奖。特别设立的苗洁工作室作为省级戏曲传承基地,系统推进晋剧程式化表演的活态传承,开发出"四功五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就业市场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
- 专业院团(占45%)
- 文化馆站(占25%)
- 艺术教育机构(占20%)
- 自主创业(占10%)值得注意的是,学院与山西省晋剧院、华夏之根艺术团建立定向培养机制,近年为秧歌戏、道情戏等稀有剧种输送青年演员60余名。在传承创新层面,专业团队创排的《秘方》《搬迁奏鸣曲》等现代小戏,通过虚实相生的舞台表现手法,将传统戏曲程式与现代生活叙事相结合,在2024年全国小戏展演中荣获"最佳创新剧目奖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