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领域,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需求,于电子与信息大类下设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业代码510209),以三年制专科教育为载体,培养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国家供需对接定向培养项目,通过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覆盖基础理论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与升学率均表现突出。
一、课程体系:分层递进与产教融合
专业课程设置紧扣职业岗位需求,形成"四层递进式"教学架构:
- 基础理论层:包括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7门课程,搭建编程与数据处理的知识框架;
- 核心技术层:聚焦机器学习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视觉与应用等6门核心课程,培养算法开发与系统运维能力;
- 行业拓展层:开设智能产品营销与服务、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选修课,拓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 实践强化层:通过认知实习(第二学期)与岗位实习(第五学期),在腾讯云、优必选等企业实训基地完成真实项目开发。特别设置的人工智能综合实战课程,整合工业机器人、语音识别等技术模块,实现技术能力的系统化整合。
二、教学特色:双师引领与竞赛驱动
教学团队由95%双师型教师构成,包含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采用"企业工程师+院校导师"双轨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建的山东省AI新技术研发中心配备人机协同技术实训室、AI教学实训平台等先进设施,支持学生进行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实验。专业实施"以赛促学"策略,近三年获得国赛一等奖4次、省赛一等奖5次,竞赛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
三、就业前景:行业缺口与薪资优势
根据2023年行业报告显示,AI人才供需比降至0.39,高职学历岗位友好度达51.9%。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智能制造、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平均月薪22322元)、系统运维(月薪26182元)等岗位。专业与济南博赛网络等企业建立定向输送通道,2024届32名毕业生中,11人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升学率达34.38%。在薪资结构上,数据科学家(36570元)、深度学习工程师(28185元)等岗位呈现显著竞争力。
四、持续发展:证书衔接与终身学习
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人机对话智能系统开发(中级)、华为认证人工智能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国家学分银行认证的学习成果,支持学生进行学历提升与技能进阶的双轨发展。校企联合开发的AI协同创新开发平台,提供持续的技术更新服务,确保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计算机视觉、智能风控等新兴技术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