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旨在培育在信息通信领域具备多方面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之上,深入学习通信相关知识并接受多方面训练,毕业生将获得多领域的知识与能力,专业设置有明确的主干学科与丰富的课程体系等内容。
培养目标
此专业着重培养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需具备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在信息通信领域胜任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
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与外语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等基础知识。同时,要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从而具备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知识与素养
- 毕业生要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需具备从事通信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 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重中之重。
- 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 具备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信息获取与行业认知
- 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 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这对从业者来说非常关键。
- 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以便能紧跟行业发展。
综合能力要求
-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
该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
包含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方面。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学时)。
示例二有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涵盖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含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