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紧密结合新能源、功能材料等产业升级趋势。该专业设置于化工学院,聚焦高分子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方向,通过校企融合模式强化实践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7%,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鲜明特色。以下从培养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及发展前景四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在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上,专业设置以高分子复合材料开发设计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为双主线。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测试与表征等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材料工程设计、材料经济与管理等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中特别注重材料性能分析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掌握,例如通过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实验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架构既夯实了学科基础,又对接了京津冀区域医药包装、光伏材料、环保建材等产业需求。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该专业拥有石家庄市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90%,包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者、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超2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特别在纳米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建成7个创新创业技术研究中心,其中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市级科研平台,为学生参与前沿课题提供载体。
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与长城汽车、东旭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在企业实践中需完成以下能力训练:
- 掌握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线设备操作
- 参与陶瓷材料烧结工艺参数优化
- 进行药品包装材料性能检测
- 撰写新材料研发项目可行性报告这种深度合作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产品开发工程师、生产技术主管等岗位要求,部分优秀学生实习期即获企业留用。
就业与深造方面,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京津冀地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98%就业率覆盖医药包装、车用材料、电子电器材料等领域,典型雇主包括格力电器、中冶天工集团等上市公司。近三年27%考研率中,超40%学生进入燕山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研究方向集中于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创新创业竞赛成果丰硕,学生团队曾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体现出较强的科研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