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的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通过系统化培养体系,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该专业以直播带货技巧、短视频运营、新媒体营销为核心能力培养方向,依托仿真实训室与企业真实项目双轨并行的教学场景,形成从理论学习到实战演练的完整闭环。通过引入SYB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技术,专业教学实现从传统课堂向数字化平台的跨越,为电商行业输送兼具创新思维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维度,该专业着力塑造三类核心素养:一是掌握电商选品策略与直播运营策划的岗位技能,二是具备数据分析与市场趋势研判的决策能力,三是培育创新创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规范的综合素质。通过三阶段递进式培养体系,学生经历仿真实训、项目实战、市场实产的渐进式成长路径,例如在"双11"大促期间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直接接触日活千万级的直播账号运营。这种"教、学、训、践"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即积累真实岗位经验。
课程体系的构建凸显模块化与实战化特征:
- 专业基础模块包含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商品拍摄与素材编辑等课程,夯实电商运营法律与技术基础
- 核心能力模块聚焦直播销售技巧、新媒体内容创作、粉丝流量转化等实战技能
- 创新拓展模块引入红人管理策略、跨境直播运营等前沿领域课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移动商务实训室与直播电商虚拟仿真平台的联动应用,学生可同步操作网店运营教学软件与真实直播设备,在虚拟场景中模拟处理流量波动、突发舆情等复杂状况。
教学实施层面采取四维创新策略:
- 采用翻转课堂重构教学流程,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理论预习
- 实施企业导师驻校制,行业专家每周参与案例教学与项目指导
- 推行岗位能力认证体系,将"1+X"证书标准融入课程考核
- 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整合双创空间与电商实训中心资源例如在短视频制作课程中,学生分组运营抖音企业号,根据完播率、互动转化率等数据指标进行作品迭代,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显著提升内容创作能力。
就业导向的产教融合机制形成显著优势。专业与洪城大市场、滕王阁文旅集团等属地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通过"企业教师+学校导师"双元指导,将直播话术设计、私域流量运营等企业标准引入课堂。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在电商主播、内容策划等岗位的就业率达92%,其中15%的创业团队通过校地共建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成功推广江西特色农产品。
专业建设的持续创新体现在三大突破:首先是教材内容每学期更新直播电商行业标准,确保教学与产业前沿同步;其次是构建多维评价体系,除传统笔试外,增设直播GMV达成率、粉丝增长率等商业指标考核;最后是深化政校行企协同,与地方政府共建电商人才数据库,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精准对接。这种动态调整机制使专业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为数字经济时代培育新型商业人才提供范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