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自2013年设立以来,始终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导向,融合建筑工程与信息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培养体系。该专业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课程设置涵盖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全链条,实践教学强调工程应用能力,毕业生在信息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以培养兼具建筑工程素养和物联网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课程体系围绕智能建筑、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场景设计,注重学生对物联网产品研发、系统集成与运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理论,同时具备解决智慧城市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通过传感器技术优化建筑能耗,或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构建智能交通网络。
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
专业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构建算法设计与系统分析能力。
- 核心技术:聚焦微控制器接口技术、嵌入式编程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强化硬件开发与通信协议应用能力。
- 行业应用: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技术、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等课程,衔接建筑智能化、城市数字化场景。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占总学分30%以上,形成“课程设计-综合实习-创新竞赛”三级体系:
- 基础能力训练:通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嵌入式开发实习完成单项技术验证
- 系统集成实践:在物联网工程应用实习中,学生需完成从传感器部署到云平台搭建的全流程项目
- 创新能力培养:依托物联网设计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开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等创新作品
产教融合与就业前景
专业与华为等企业共建物联网实习实训平台,引入真实产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近三年毕业生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就业率达93.5%,典型岗位包括:
- 物联网系统架构师(负责云边端协同方案设计)
- 智能建筑工程师(运用BIM技术整合楼宇物联网设备)
- 车联网数据分析师(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交通调度)
该专业实行计算机类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先完成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等通识课程,第二年根据兴趣分流至物联网工程方向。这种培养模式既保障了学科基础宽度,又通过专业课程实现行业应用深度,契合智慧城市建设对跨界人才的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