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科技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701)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理工类本科专业,依托院级重点建设平台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积累,形成了"理论+实践+产教融合"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嵌入式系统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方向,通过"嵌入式系统实验班"等创新载体,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近十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并在学科竞赛、专利授权等方面成果显著。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课程,突出实践"的原则,形成三层递进式培养结构:
- 基础理论层:涵盖电路分析、模拟/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核心课程
- 专业深化层:设置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等进阶课程
- 实践应用层:通过ARM嵌入式开发、DSP系统设计、物联网技术等实验课程实现技术转化
产教融合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2023年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将华为HCIP认证体系融入教学,形成"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五大平台:
- 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平台(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68项)
- 华为认证实训平台
- 校企联合实验室(与浙江博尚电子等共建)
- 专利孵化中心(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45项)
- 产业项目实战平台
师资力量方面,专业教师100%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占比65.6%,全部通过华为HCIP认证。教学团队深度参与"一体两翼"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该成果获第十七批江西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验设备总值超540万元,建有18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省级重点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心"。
就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
- 技术岗位:硬件/嵌入式工程师(占比42%)、通信网络工程师(28%)
- 深造通道:考研升学率保持30%(2023届录取院校含深圳大学、南昌大学等)
- 新兴领域:5G通信、智能终端开发、工业物联网等方向就业增长显著
- 区域贡献:近三年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输送技术人才230余人
该专业通过"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工程师)和"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大赛等赛事融入课程考核,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2024年数据显示,学生平均参与实践项目3.2个/人,专利授权率达到18%。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快速适应智能硬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等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