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自动化专业立足工科教育本质,以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与创新实践双轮驱动,构建了贯穿四年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福州大学母体资源,在师资配置、实验平台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考研升学率稳步提升,在机器人控制、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专业聚焦综合自动化与人工智能领域,培养方案强调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双重塑造。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等核心课程搭建理论框架,结合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前沿课程强化专业纵深。课程体系特别设置"课内课外双轨联动"机制,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使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实践。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呈现三大特色维度:
- 校企协同育人:与福建中海创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从认知实习到毕业设计的全链条培养
- 自主创新平台:设置9间24小时开放实验室,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运行,涵盖武术擂台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等创新模块
- 竞赛驱动成长:通过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赛事锤炼技能,近五年累计斩获20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这种"做中学"模式使学生在PLC编程、运动控制系统调试等关键技能上达到行业准工程师水平。
就业竞争力解析
毕业生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
- 行业覆盖度广:在电力系统(国家电网等)、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集成)、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形成稳定就业通道
- 岗位适配性强:既可胜任自动化系统工程师等技术岗位,也能向项目管理等复合型职位发展
- 升学优势显著:2023届24人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形成"专业基础扎实、科研潜力突出"的深造口碑特别在智能电网运维、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毕业生因掌握虚拟仿真技术和智能算法应用能力而备受青睐。
学科建设支撑体系
专业发展依托三大支柱:
- 双师型师资:专任教师中69.6%具有博士学位,企业导师占比达30%,形成理论教学与工程经验互补的教学团队
- 省级实验平台:拥有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两大省级平台,配置发电厂智能巡检系统等先进设备
- 教研成果转化:近年获批福建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7项省级教改课题,将数字孪生技术等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该专业通过"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优化+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工程应用),构建了从知识传授到产业对接的完整闭环。其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98%就业率的数字表征,更在于培养出既懂自动控制理论又能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既掌握MATLAB仿真又会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复合型人才,这种能力结构深度契合中国制造2025对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图谱。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