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始终以培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作为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学校与浙江广电集团、新华社浙江分社等单位的深度合作,构建了“双师型”师资团队与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其课程体系以新闻采编、数据挖掘、融合报道为核心,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打通理论教学与行业需求,形成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专业发展格局。
培养方向:复合能力与行业接轨
新闻学专业以“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的能力塑造:
- 全媒体采编能力: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等核心课程,系统训练文字、摄影、摄像等基础技能;
- 数据化思维:开设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可视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在海量信息中提炼新闻价值的能力;
- 国际视野:引入欧盟Erasmus交换项目、美国密苏里大学教学周等国际资源,强化跨文化传播素养。
课程体系:模块化与实战导向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方向”的模块化设计:
- 基础模块:涵盖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史等理论课程;
- 方向模块:聚焦数据新闻方向,设置《融合新闻报道》《增强现实技术(AR+VR)》等前沿课程,结合航拍技术、短视频策划等实操训练;
- 实践贯通:通过“新闻编辑室情境课堂”,模拟媒体编前会流程,将校园融媒体平台采编任务融入日常教学。
教学创新:破壁融合与平台建设
针对传统新闻教育痛点,专业实施“三破壁、两平台、一情境”改革:
- 打破角色壁垒:教师转型为“组织者+研究者”,学生以“记者+编辑”身份参与《浙江在线》、华数传媒等合作项目;
- 构建媒体矩阵:校内建立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六大实训平台,校外与浙江广电集团共建“飘萍班”,实现采编任务从课堂到业界的无缝衔接;
- 案例情境化:采用“一场编前会、一个贯通案例、一次课堂思政”模式,将杭州亚运会、乌镇戏剧节等重大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就业前景:多元路径与行业认可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主要流向三类领域:
- 主流媒体:如新华社、浙江广电集团,从事融媒记者、数据新闻编辑等岗位;
- 政务与企业宣传:在政府融媒体中心、品牌策划部门承担内容生产与传播管理;
- 国际传播机构:依托双语课程与海外实践基地,进入国际新闻组织或跨国企业传播部门。
该专业通过“校媒协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持续为行业输送“上手快、实践强、后劲足”的新闻人才,其教学改革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成为长三角地区智能传播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