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建筑学科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融合的课程设置,构建了涵盖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知识框架,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3+1"人才培养模式和"1+N+M"多证制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发展路径。
在师资力量方面,环境设计教研室拥有14名教师,其中57%具有副高级职称,64%拥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团队不仅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还带领学生获得国内外设计竞赛金奖、银奖等荣誉,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教研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团队主导的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项目,体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专业的办学特色体现在三大核心领域:
- 跨学科融合:以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为支撑,强化建筑环境设计基础教育,建立艺术设计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课程体系
- 实践平台建设:拥有4家校外实践基地、BIM建模实验室等设施,通过装饰施工现场实践、景观速写写生等课程实现产学研联动
- 创新能力培养:推行设计竞赛预选赛和集体评图环节,近年学生在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日本亚细亚产业设计大奖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课程体系设置突显应用导向,包括:
- 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摄影技术与应用
- 实践核心课:环境认知实习(东港区域调研)、景观速写写生(公园/监狱写生)
- 技术进阶课:BIM建模、装饰施工技术、景观园林设计
- 创新拓展模块:青年设计师竞赛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坊
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典型案例包括:
- 程艳平获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金奖
- 刘哲、李末寒分获日本亚细亚产业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 袁思周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并获韩国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铜奖
- 董清、王怀卿分别以专业第一成绩考入燕山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
根据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该专业位列全国第113名,评定为中国区域一流应用型专业(3星级)。其核心竞争力源于:
- 68.1%副高职称教师占比的全校师资基础
- 78.6%研究生学位教师的学术保障
- 与建筑学、风景园林等4星级专业形成的学科群支撑
未来发展规划中,专业将持续深化"活力山谷"校园景观设计理念,通过反差性自然空间、浸润式学习环境、主题性活动场地等创新设计,打造激发创造力的教学场景。这种将校园环境本身作为教学载体的实践,开创了理工类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