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作为广东省教育领域的重点建设方向,自2000年招收本科生以来,已形成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支撑的完整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需求,通过“读·写·讲·研”强基提能与“U-G-S联盟”协同育人的双轨模式,构建起覆盖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与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培养框架。其独特的人才培养路径既回应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空间。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科架构
专业课程采用“六模块”结构,包含公共必修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核心板块。其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课程夯实理论基础,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含微格教学)、教师语言艺术等实践类课程占比超30%,形成“理论—实践—反思”循环体系。特色课程如小小说写作、中华诗词吟诵与创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作结合,近五年学生作品被《小小说选刊》转载十余篇,凸显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特色培养:分层分类的卓越计划
专业设置三大特色班实现个性化培养:
- 创意写作班:依托全国小小说创作基地,通过《小小说时代》等平台孵化创作人才,师生累计出版诗集5部,获“钟宣优秀小小说奖”等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 卓越语文教师班:实施双导师制(校内+校外),以师范技能大赛为练兵场,学生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13项,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95%。
- 研究型学习班:配备专属自习室与考研指导团队,近年毕业生考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比例达13%。
实践路径:校地协同的育人生态
专业构建“三全育人”师德养成机制,通过教育实习、支教服务等累计建设校外实践基地60余个。年均开展东坡杯国学大赛、全国大学生小小说大赛等学科活动20余场,覆盖95%以上学生。数据显示,近五年毕业生在惠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从教比例超70%,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45%,印证其“立足地方,辐射湾区”的服务定位。
作为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专业,其培养质量已形成三大优势:省级重点专业的学科积淀、UGS协同机制的资源整合、“四维能力”(学习反思、沟通合作、教研创新、综合育人)的素质模型。随着2024年获批教育硕士点,该专业正在向更高层次师资培养迈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