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西省属重点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展现出独特优势。该专业自2011年设立本科、201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依托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办学资源,形成农村社会工作与老年社会工作两大特色方向。通过与地方社工机构共建实习基地、承办省级学术会议等举措,构建起“学术研究-实务训练-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其综合满意度评分达3.9分,显示出学生对该专业培养模式的认可。
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核心架构包含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伦理、个案与小组工作方法三大模块。特别注重法律素养培育,设置法学概论与社会政策法规等课程,强化学生在纠纷调解、政策分析等场景的应用能力。这种“理论+技能”的课程设计,使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多元领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区治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满意度稳定在3.5分。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个突出特征:
- 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与章贡区温馨社工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实习基地,提供个案管理、资源链接等实务岗位
- 竞赛驱动创新:研究生团队凭借《失能照护者复调叙事治疗》案例入围全国MSW大赛百强
- 在地化服务网络:组织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在社区托管、弱势群体帮扶中检验增能理论
专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治理需求。2024年承办的江西省社会学学术年会,聚焦数字治理与身心健康服务等前沿议题,推动师生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这种“学术研讨-政策建言-服务落地”的闭环,使专业建设与赣州革命老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近五年为地方输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超200人。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专业优势体现在三方面:政社协同就业渠道覆盖民政系统与社会组织,跨学科能力融合心理学与法学知识,持续教育平台通过硕士点建设提供深造机会。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正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鲜活素材,这种特色化培养路径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辨识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