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怎么样?

作为江西省属重点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展现出独特优势。该专业自2011年设立本科、201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依托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办学资源,形成农村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两大特色方向。通过与地方社工机构共建实习基地、承办省级学术会议等举措,构建起“学术研究-实务训练-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其综合满意度评分达3.9分,显示出学生对该专业培养模式的认可。

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怎么样?

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核心架构包含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伦理个案与小组工作方法三大模块。特别注重法律素养培育,设置法学概论社会政策法规等课程,强化学生在纠纷调解、政策分析等场景的应用能力。这种“理论+技能”的课程设计,使毕业生能在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多元领域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社区治理等工作,近三年就业满意度稳定在3.5分

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三个突出特征:

  1. 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与章贡区温馨社工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实习基地,提供个案管理资源链接等实务岗位
  2. 竞赛驱动创新:研究生团队凭借《失能照护者复调叙事治疗》案例入围全国MSW大赛百强
  3. 在地化服务网络:组织学生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在社区托管、弱势群体帮扶中检验增能理论

专业发展深度融入区域社会治理需求。2024年承办的江西省社会学学术年会,聚焦数字治理身心健康服务等前沿议题,推动师生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这种“学术研讨-政策建言-服务落地”的闭环,使专业建设与赣州革命老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近五年为地方输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超200人。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专业优势体现在三方面:政社协同就业渠道覆盖民政系统与社会组织,跨学科能力融合心理学与法学知识,持续教育平台通过硕士点建设提供深造机会。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正探索“课程思政”新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的鲜活素材,这种特色化培养路径在国内同类院校中颇具辨识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如何正确编制增值税加计抵减的会计分录?
下一篇:房屋加固的会计处理如何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

热门推荐

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怎么样?

作为江西省属重点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展现出独特优势。该专业自2011年设立本科、201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依托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办学资源,形成农村社会工作与老年社会工作两大特色方向。通过与地方社工机构共建实习基地、承办省级学术会议等举措,构建起“学术研究-实务训练-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其综合满意度评分达3.9分,显示出学生对该专业培养模式的认
 赣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

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怎么样?

赣南师范大学的社会学专业以江西省高水平学科和“重中之重”学科为根基,形成了本硕贯通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中国史、社会学、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数字民俗实验室、白鹭田野调查基地等特色平台,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教师团队中教授、副教授占比41.8%,博士比例达65.7%,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种多维度布局既传承了赣南“客家摇篮”的文化基因,又紧密对接乡村振兴、社会治理
 赣南师范大学 评论  4周前

赣南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师范)专业怎么样?

赣南师范大学作为江西省重点师范院校,其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幼教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60余年的师范教育底蕴,结合红土地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前景方面展现出显著特色。以下将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社会评价、实践创新及发展潜力等维度展开分析,为考生提供全面参考。 一、以复合型人才为培养导向,强化社会责任与专业素养 该专业致力于
 赣南师范大学 评论  3周前

赣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怎么样?

赣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自1959年创办以来,历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江西省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该专业立足基础教育需求,以“学竞并攀”为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运动技能实践,构建了涵盖课程教学、科研创新、竞技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完整体系。近年来,其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6%,年均30余名学生考入国内知名体育院校攻读硕士,展现出强劲的教育实力与社会认可度。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于高素质应用
 赣南师范大学 评论  3周前

赣南医科大学的精神医学专业怎么样?

赣南医科大学的精神医学专业自2019年开设以来,已成为江西省内唯一培养精神医学本科人才的高校,并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招生资格。该专业属于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依托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临床医学基础与精神卫生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其教学体系融合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型,在区域医疗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在培养体系上,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重
 赣南医科大学 评论  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