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作为国家双高专业群核心方向,以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该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现代化实训基地,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培养体系,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通过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为汽车制造、研发、检测等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课程设置、实训资源、就业通道三大维度,形成了从技术基础到职业发展的完整培养链条。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以"行业需求驱动、岗位能力导向"为核心,分设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涵盖汽车构造、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模块,强化学生对汽车机械原理和电气系统的理解;核心课程则侧重技术应用,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紧跟行业趋势,汽车试验技术与故障诊断技术提升实战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三维设计课程采用前沿软件工具,培养学生数字化建模能力,为智能制造领域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通过"阶梯式"设计,逐步实现从基础认知到复杂系统调试的能力跃迁。
实践教学是该专业的突出优势。学院拥有总面积2609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配备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整车等20余辆,传统燃油车80余辆,以及600余套实训台架和近千套检测设备。实训内容分为四个层级: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发动机拆装、底盘调试等基础项目掌握工具使用和工艺标准;
- 系统集成实践:在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完成车载传感器调试、自动驾驶功能测试;
- 生产模拟实战:参照企业流水线标准开展整车装配与质量检验;
- 创新项目开发:参与大学生创新大赛,完成轻量化设计或节能技术改进。这种"从零件到整车、从模拟到真实"的进阶模式,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网络为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能。学院与广汇汽车产业学院、一汽大众奥迪、长安福特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设"天工"订单班,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合作形式包括:
- 双师型教学:企业工程师参与《汽车生产现场管理》等课程开发;
- 实岗轮训:学生在企业完成总装线调试、试验数据采集等专项训练;
- 技术共研: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台架开发等项目。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模式,确保学生毕业即掌握低压电工证、新能源汽车装调证书等职业资格要求。
就业生态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汽车制造企业从事整车装配与质量检测,在研发机构参与新产品试验,或进入检测机构执行安全性能评估。数据显示,初始岗位如车辆检验员的月薪可达3500-11000元,职业发展通道涵盖试验工程师、技术经理等中高端岗位。学院通过"就业导师制"和校友资源网络,持续跟踪毕业生发展,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顶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