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足边疆、服务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科资源,以视听传播为核心,聚焦融媒体时代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从2002年创办至今,已发展成为涵盖本科和硕士教育的完整培养链条,毕业生覆盖新疆及全国媒体行业,尤其在边疆地区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力量。
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强调全媒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兼具政治立场坚定、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视听传播人才,尤其注重适应边疆地区的特殊需求,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扎根型人才。课程设置中融入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与智能融合传播等前沿方向,同时强化新闻法治、传媒经营管理等实务能力。
课程体系与实践支撑
专业课程分为四类:通识课程(如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程(含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如电视节目制作、融合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尤为突出,依托喀什大学融媒体中心和数字媒体广告实训中心,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制作;与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等十余家机构共建实习基地,累计实践时长超过20周。此外,通过“以赛促教”模式,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中斩获百余奖项。
师资力量与科研方向
师资团队由22名专任教师组成,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学历教师占比13.6%。学科带头人如李小琴(研究网络与新媒体)、徐百灵(跨文化传播)等,研究方向涵盖新媒体传播、边疆媒介实践、影视艺术创作等领域。近年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新疆政务微信讲好新疆故事叙事策略研究》等课题,强化了学科与地方需求的结合。
学科特色与社会服务
作为边疆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阵地,该专业凸显三大特色: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传播开展研究;二是技术融合导向,开设H5设计、大数据舆情分析等课程;三是区域适应性,课程设置融入多民族文化传播内容,助力边疆社会稳定。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传统广电媒体、新媒体平台及党政宣传部门,近年就业满意度达3.6分(满分5分),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评分均超过同类院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