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的金融学专业立足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领域,依托学校在师范教育领域的积淀,形成了本科与硕士层次衔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江西省一本招生专业,其以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为特色方向,注重培养兼具法治意识和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依托全国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和省级科研平台,构建了覆盖宏观金融分析到微观实务操作的课程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职业竞争力。
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资金融通和金融安全为核心研究内容,课程设置强调经济学基础与金融实务的结合。主干课程包括:
- 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理论课程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等实务课程
- 金融工程学、统计学等工具类课程
硕士阶段(金融专硕)进一步深化金融学综合与公司金融能力,初试科目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经济类综合能力及金融学综合,复试侧重专业综合与经济学应用能力。课程内容紧跟行业趋势,例如将绿色金融纳入国际货币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模块,体现对碳中和与金融创新的响应。
实践教学与数字化能力
专业通过智慧银行数字化运营、金融大数据机器人实验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实操能力。例如:
- 智慧银行风险管控: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模拟信贷决策与监管评级流程
- 金融数据自动化处理:开发股票数据抓取机器人、财务指标分析机器人
- 宏微观经济仿真实验:通过数字化决策模型演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实践环节覆盖从金融市场分析到投资银行实务的全链条,并与中国(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学生可参与证券承销模拟、资产重组案例分析等项目,强化投融资分析与资本运营技能。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金融管理部门。就业方向包括:
-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与个人理财规划
- 证券公司的证券交易与承销
- 投资公司的项目融资与并购重组
近五年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金融科技方向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中需求旺盛。硕士项目则通过金融监管理论与巴塞尔协议等课程,培养具备风险控制能力的行业骨干。薪资方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较江西省同类院校高出15%,金融科技岗位薪资涨幅显著。
该专业通过红色金融课程思政建设,将苏区金融史融入教学,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依托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养老金融等特色研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理论+实践+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使其成为赣南地区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