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立足职业教育定位,以“创意+造物工学”为核心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学生塑造成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项目实战的全链条教学框架,并在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聚焦于服务制造业与设计服务行业,强调产品创新设计能力与市场趋势洞察力的双重提升。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学应用等核心知识,能够胜任灯具、钟表、文创产品等领域的造型设计与开发工作。课程设置中特别注重数字化能力的培育,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强化三维建模与动态渲染技术,适应智能交互时代的设计需求。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结构,分为基础、技能、核心和项目四大层级:
- 基础模块包含设计概论、造型基础等,夯实美学与设计思维;
- 技能模块侧重产品形态设计、模型制作等实操训练;
- 核心模块围绕产品整合创新设计、界面设计展开深度探索;
- 项目模块通过真实企业项目驱动学习,如与南京宜家、江苏瀚港文化等企业合作的实践课题。
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并行工作坊+校企双导师”特色模式。校内建有艺术实训楼与林泉书院,配备16个工作室支持从手绘到3D打印的全流程实践;校外依托20余家合作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实施“企业进校园、工程师进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学生需完成6个月以上企业实习,参与非遗文创开发、智能家居设计等项目,实现作品从概念到商品化的转化。
师资团队呈现“双师型”结构,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40%,兼职教师包括产业教授与行业资深设计师。教学团队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专利30项,将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贯穿于课程开发。例如在产品专题设计课程中,教师团队引入自主研发的智能交互设计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多维职业通道构建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工业设计公司、文化创意企业及智能产品制造领域,岗位涵盖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六大类。近三年数据显示,98%就业率中约有35%进入长三角地区知名设计机构,起薪水平高于省内同专业平均值15%。专业同时打通专接本升学路径,与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本科衔接课程,助力学生学历提升。
该专业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地域文化赋能设计教育。课程深度融入徐州汉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方向开设非遗技艺数字化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使设计教学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彰显地方特色。这种“在地性”培养策略,使毕业生在区域文旅产品开发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