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该校财经商贸大类的重点建设方向,其前身可追溯至1994年设立的会计专业。经过多年发展,该专业已形成“理实一体、课证融合、技能递进”的特色培养模式,2023年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业财税融合与大数据应用”赛项二等奖,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实力。专业以培养兼具传统会计技能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覆盖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职业认证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中小企业需求,重点培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软件操作、税务处理等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强调“数据服务者”能力塑造,将初级会计师课程与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智能财税、财务共享服务)深度结合,2024年数据显示证书获取率达98%。学生需完成出纳-核算-管理三阶段技能递进训练,并通过财务大数据中心、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等实训平台强化实战能力,真实还原企业业财税一体化场景。
课程体系由基础模块向高阶模块进阶设计,涵盖三大能力板块:
- 专业基础能力:通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构建会计知识框架;
- 核心业务能力:依托《财务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大数据应用与分析》掌握账务处理与数据分析工具;
- 综合拓展能力:借助《会计报表分析》《审计基础与实务》培养财务决策支持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将Python数据分析、RPA财务机器人等新技术融入《会计电算化》课程,使传统会计教学与智能化转型接轨。
师资与实训资源构成专业发展的双引擎。教学团队中88%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包含2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00%为“双师型”教师,主持省级教改课题4项,开发5门省级精品课程。实训体系采用“四层三阶”架构:
- 校内基础技能实训(会计手工模拟、电算化实训室)
- 岗位综合实训(分岗位模拟实训室)
- 大数据应用实训(财务大数据中心)
- 企业顶岗实习(与用友新道、莱芜公允会计师事务所等23家企业共建基地)。这种“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7%以上。
在就业发展方面,专业构建了“中小企业财务岗为主体、会计服务机构为延伸”的就业网络。毕业生主要担任出纳、成本会计、财务数据分析师等岗位,部分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典型案例显示,有毕业生三年内晋升至国企财务审计部长职位,印证了专业“技能强、上手快、后劲足”的培养成效。校企合作单位如山东汇金股份更将实训表现纳入人才选拔标准,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专业特色集中体现在“三新融合”:
- 新技术应用:建立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训练学生处理海量财务数据
- 新业态适应: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实训应对企业财务外包趋势
- 新场景构建:模拟智能报税、云端账务处理等数字化工作场景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12项,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该专业正成为区域财务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