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面临贷款逾期未支付的情况时,会计处理需根据逾期阶段和合同条款进行分层处理。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贷款本金和利息逾期需要分别确认,同时需考虑是否计提坏账准备。例如,若借款人未按期支付利息但本金尚未到期,应通过利息应收款科目单独核算;若本息均逾期则涉及逾期贷款科目调整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
对于利息逾期未支付的会计处理,需确认应收利息并计入当期损益。假设某企业发放100万元贷款,年利率5%,每月应付利息4166.67元。若第二个月利息逾期,应作分录:
借:利息应收款 4,166.67元
贷:利息收入 4,166.67元
此时利息虽未实际收取,但根据权责发生制仍需确认收入。若逾期超过90天且存在回收风险,则需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当贷款本金逾期未支付时,需将原贷款科目转为逾期贷款核算。例如100万元本金到期未偿还,应调整科目归属:
借:短期借款——逾期借款 1,000,000元
贷:短期借款 1,000,000元
同时需确认逾期罚息。若合同约定逾期利率上浮50%,则每月额外产生2,083.33元罚息(100万×5%×1.5÷12),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罚息支出 2,083.33元
贷:应付利息 2,083.33元
对于本息均逾期且无法收回的情况,需分步处理:
- 将逾期本息转入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1,050,000元(本金100万+利息5万)
贷:短期借款——逾期借款 1,000,000元
贷:利息应收款 50,000元 - 核销坏账时冲减资产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50,000元
贷:坏账准备 1,050,000元
企业需特别注意现金流量表的关联处理。虽然逾期贷款未支付不影响当期现金流动,但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和信用风险敞口。对于已计提坏账的贷款,若后期收回部分款项,应按照先冲减坏账准备再确认收益的原则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营业外收入(超过已计提部分)
实务操作中还需关注三个要点:一是逾期天数划分标准,通常30-90-180天的阶梯式分类影响坏账计提比例;二是担保物处置,抵押品公允价值变动需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三是税务处理差异,会计计提的坏账准备需在所得税汇算时进行纳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