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制为4年,学生毕业后将被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着眼于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发展变革,对接学校的育人目标,着力培养兼具坚定政治信念、良好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的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他们可在多元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
此专业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面向广电与新媒体改革需求,致力于打造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这些人才应拥有扎实的广播电视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出众且有一定研究意识。他们能够在众多单位胜任播音主持、口语传播等多类工作,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语音与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视听语言、音频节目主持、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新闻学等内容。这些课程为学生构建了系统且全面的知识体系,助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培养特色
- 强化思想根基:注重夯实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构建专门教学团队,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文艺观教育,培育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播音主持与口语传播人才。
- 突出复合能力:适应媒介融合背景,打造“4 - 3 - 2 - 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级递进课程、三大模块整合以及 “两翼开放”教学体系,培养跨媒介复合能力与口语传播优势。
- 提升实践本领:践行 “专业加特长”模式,打破课程、教学与实践界限,形成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 关注个性成长:采用小班制(小组制)和四节连堂教学,在多类课程中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保证教学针对性。涵盖多门专业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需学习多领域基础理论与知识,强化实践实习,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毕业要求分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展开。
毕业要求 - 素质要求
- 思想道德素质: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树立科学世界观,拥护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形势判断能力,具备良好道德、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 专业素质:要有国际视野,掌握戏剧影视学专业知识,拥有敏锐问题洞察力与创新创业技能,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有声语言传播问题。
- 文化素质:需有较高审美、人文与科学素养,富有精神追求和人际交往能力,秉持积极生活态度与职业操守。
- 身心素质:要具备健康体魄与积极心理素质,拥有稳定的情感力、意志力和人格魅力。
毕业要求 - 知识要求
- 基础性知识:学生需熟练掌握传播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理论与方法。
- 专业性知识:要系统掌握多方面能力与跨学科知识基础,洞悉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 通识性知识:必须修习多领域的通识知识,涵盖哲学、历史、人文等众多方面。
毕业要求 - 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多方面理论知识并接受训练,要掌握多种专业能力。包括多学科知识储备、播音主持与节目制作能力、理解政策法规、了解行业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方法以及新媒体技术,还需具备英语与计算机基本能力。
修业指导
本专业教学体系分三个层次,不同层次课程有明确要求。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3 - 7年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不少于148.5学分,且各课程、环节都有相应学分要求。
- 课程学分:公共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都有明确的学分要求,学生需按要求修读。
- 集中实践:集中性实践环节为必修,其中多项实践活动需认真完成,部分成绩合格可获相应学分。
- 第二课堂:学生至少要取得14个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且在不同模块有相应学分要求,通识核心课程也有学分规定。
- 选修建议:专业选修课程需不少于25学分,建议模块课程选修学分在6学分以上,以保证学习系统性。
- 创新班课程:创新班课程强化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引领学术研究,课程安排有特定时间节点,学分要求与其他规定需学生了解并遵守 。
本专业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按 “宽口径,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要求,助力学生个性与主动发展。学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理解相关方案与管理规定 ,规划学习进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