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依托百年师范教育传统,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语文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扎根闽南文化土壤,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师德修养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以及多元化的教育平台,致力于塑造既能胜任基础教育岗位,又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覆盖文学、语言学、教育学三大领域,形成“厚基础、强技能、重人文”的鲜明特色。
培养目标与定位
该专业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导向,培养具有高尚师德修养、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骨干教师。学生需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熟悉语文教学论,具备设计实施语文课堂、开展教育研究的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融入“诚毅”品格教育,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教育,成为兼具教学能力与人文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课程体系与核心模块
课程结构分为三大模块:
- 文学基础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构建完整的文学知识框架。
- 语言学与教学技能课程: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强化语言分析能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技能课则聚焦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能力培养。
- 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环节,实现理论向实践转化。
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
专业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体系:
- 教育见习与实习:与厦门及周边中小学深度合作,提供从课堂观摩到独立授课的渐进式实训。
- 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组织学生参与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并鼓励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近五年获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省级奖项20余项。
- 移动课堂与工坊教学:打破传统教室边界,通过文化考察、剧本创作工坊等形式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小学语文教育领域,部分进入教育管理机构或文化事业单位。数据显示,其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较高,部分学生短期内成长为教学骨干。此外,专业提供考研支持,部分毕业生考入国内重点高校或赴海外深造。就业质量报告中,该专业综合满意度达4分(满分5分),显示出较强的社会认可度。
特色优势与资源支撑
专业拥有跨学科师资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5%,其中多人获评省级教学名师、入选福建省语言文字专家库。依托元宇宙模拟法庭、微格教室等现代化实验室,以及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战”的培养闭环。课程建设中,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开设,进一步保障了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将闽南文化融入教学,开设创意写作、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强化地域文化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