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该校深厚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形成了以金属材料和土木工程材料为特色的学科体系。自1958年金工教研室成立以来,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已构建起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拥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其学科建设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尤其在轨道交通装备材料、绿色镀膜技术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成为西部材料科学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基地。
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方面,该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两个甘肃省重点一级学科,并设立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与应用工程和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依托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43项,发表SCI论文330篇,授权发明专利8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研究方向覆盖金属腐蚀防护、复合材料开发、新型建筑材料等,与甘肃郝氏、兰石检测等企业共建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体现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学院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导4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75%。课程体系突出工程实践导向,主干课程包括:
- 材料科学基础(含晶体学、相变理论)
-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技术)
- 材料成形工艺(焊接、冲压技术)
- 功能材料(光电材料、智能材料)通过材料实验中心的12个专业实验室,学生可开展粉末冶金、失效分析等实践项目。研究生培养实施“科研项目驱动”模式,近五年20余名学生获李政道奖学金、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该专业就业与深造呈现“双高”特点。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主要流向:
- 轨道交通领域:中国中车、中国铁建等装备制造企业
- 新材料研发:西部超导、甘肃郝氏等高新技术企业
- 工程建设:中交集团、地方建材检测机构硕士研究生中近20%进入中科院、985高校攻读博士,其余多入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行业。校企合作单位如兰石检测公司、甘肃新西北碳素科技提供定向培养岗位,毕业生在材料成型工艺优化、工程材料失效分析等岗位展现较强竞争力。
从学科影响力看,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兰州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甘肃省第5名,获评三星级区域一流学科。其特色方向土木工程材料在西北地区独树一帜,开发的高速铁路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寒区工程防护涂层等技术已应用于兰新高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随着“双碳”战略推进,专业在绿色建筑材料、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加速转化,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